第十七届读书节“我心中的图书馆”主题征文比赛优秀作品 第三期
发布人:王莹  发布时间:2022-05-31   浏览次数:926

第十七届读书节“我心中的图书馆”主题征文比赛优秀作品 第三期















图书馆是学习的最好去处


作者:付奎亮





    当看到这个征文主题时,记忆一下子拉回到学生时代读书的情景。现在虽然在高校教书,读的书自然也不少,但是真正在图书馆坐下来读书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。一方面没有太多完整的时间能坐下来,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,大多数资料都是在网上读的电子版,或者是借的书带回办公室或家里去读。

    在我的记忆里,上中小学时学校里面是没有图书馆的。那个时段喜欢读连环画册,或者是小说之类的课外读物,这些读物都是学生们之间互相借阅的,如今看来是早期典型的共享阅读方式,一本书能传遍一个班级、一个宿舍、一个学校,甚至一个村庄。读书的地点可以是教室课堂上、下课后,可以是上下学的路上,也可是床上。所谓的图书馆只是从书上听说过而已,对于一个乡村的孩子是从来没见过的。

    第一次办理图书借阅证,记得是读师范时期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,我考取到本地一所师范。入校后,学校为我们办理了借阅证,因为学校图书馆并不大,确切来说只能称得上为图书室。我的印象里,图书阅览室的地点是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一排平房内。因为读书环境还不如教室宽敞明亮,所以我们几乎是从里面借书出来进行阅读,也没有真正在里面读过书。借书的流程现在看来是相当繁琐,当时的图书馆并不是开架阅览,书库和阅览区分隔开。书库前就是借还书的工作台,工作台旁边就是目录卡片柜。目录卡片柜的样子,就像中药房里的药材抽屉,每一个抽屉放着一类连续编号的卡片。印象中,卡片全手写,有书名、作者等目录信息,并且通过打孔可以实现手工检索。根据检索规则,到这堆目录卡片里找到你想借的书的卡片,然后用纸笔抄下卡片上的索书号,递给图书管理员。图书管理员进入书库,根据索书号找到书,取书回到工作台。在本人的借书证上抄上书的信息及日期,盖章。最后在书末页的借还信息卡上抄上你的信息、日期及盖章。这样下来借书流程才算完毕。



    第一次真正意思上的图书馆,是到了上大学时期。我所读的大学是河南大学,此校创立于1912年,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。该校的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,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。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,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(1923)、河南中山大学(1927)、省立河南大学(1930)、国立河南大学(1942)、河南大学(1949)、河南师范学院(1953)、开封师范学院(1956)、河南师范大学(1978)图书馆等。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至今。在河南大学读书是1995年,记得那时本校已建设具有较为现代的图书馆建筑,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也相当齐全,流通部、阅览部、期刊部、技术部、信息部、特藏部等。但对于普通学生的开放程度仍然不足,所以我们真正去图书馆学习和借阅的时次并不多。

    第一次真正用起图书馆,那是到了读研期间。我的研究生是在云南大学度过的,这也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校。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,1923年正式开学,时为私立东陆大学,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,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,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。当时读书入校是在2004年,读书地点是在老校区。老校区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还能回忆起部分景象,但忘记最深的还是云南图书馆。因为在那里是花时间最多的地方。印象中除了上课去教室,剩余学习时间几乎是在图书馆度过的。这个时期的图书馆已经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流程。学生的一卡通就具备了刷卡进出图书馆的功能,借阅已采用了开放式借阅。如果不带出图书馆,自己可以随时取阅。读者进入书库,须领取代书板,读者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阅时,须把书位牌放在此书的位置上,以免把此书归架时放借位置。如果需要借出图书馆,可以用电脑检索所借书是否在馆内,以及所处位置,找到后通过扫码消磁借出即可。云南大学图书馆不仅面向本校师生,对于社会人员只要办理相当手续,也是可以进去读书和借阅的。在云大图书馆曾经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,她在那里自学计算机编程,通过交流,得知她仅仅是兴趣自学,这种学习精神对我的自觉学习影响深远。

    图书馆和图书资料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标志,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之一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现代化、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。学校于2018年迁到溧水新校区后,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正对学校东大门是一座最具代表的建筑——图书馆。阅览座位1000多席,无线网络全馆覆盖,图书馆资源建设种类丰富。因为上下班路途较远,真正能坐下来享受阅读的时间并不多。然而,作为老师,我会经常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爱享学生时代美好时光,向学生传递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是读书,读书最好的去处是图书馆。


2022517







康养工程学院

付奎亮老师生活照







责任编辑 |李京 蔡天泽

文字 | 付奎亮

编辑 | 王丹 许康钰

图片来源 | 知乎网 付奎亮